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10月25日,重阳节,温暖的深秋。上城区图书馆组织读者粉丝,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又是重阳登高时”。科举、伍子胥、城隍、《有美堂记》……这些元素,在吴山上你都能感受得到。 当天下午,上城区图书馆组织读者粉丝开展了一场吴山走读活动,开启了一段吴山登高之旅。活动邀请到了上城区图书馆特聘专家《你好,南宋》课程创始人徐跃峰老师为读者粉丝沿路讲解。
吴山可称为杭州的“地域先祖”,远古时候吴山和宝石山是两个岬角。到了南宋时期,吴山成了皇家的重要“靠山”。南宋时吴山上寺庙林立,香火旺盛;山下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杂货营生,唱戏卖艺,吟诗作对,香客食客游客,络绎不绝。吴山一带,简直什么都有,所以吴山渐成一座“民俗大观”之山,号称“吴山大观”。
一路跟随着徐老师的讲解。在伍公山,大家感悟了伍子胥“始于悲剧,终于悲剧”的一生,时隔两千多年,依旧被杭州人纪念。听到了疾恶如仇、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人称“冷面寒铁”的杭州第一代城隍神周新的故事。在有美堂,领略了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应杭州知州梅挚之请写的一篇旨在纪念有美堂的碑记《有美堂记》的秀美。
少年时,山上的十二生肖石是很多人的回忆。其实,所谓十二生肖,是十二块犹如山峰离位的玲珑之石,曾经有着非常风雅的名称,分别以形命名为笔架、香炉、棋盘、象鼻、玉笋、龟息、盘龙、剑泉、牛眠、舞鹤、鸣凤、伏虎。大人们思绪着童年,孩子们猜着一个个动物,乐此不疲。江湖汇观亭位于吴山至高点,也是本次走读活动登高的至高点,更是是整个吴山景区内观赏杭城全貌的最佳位置,可以北赏西子湖,南眺钱塘江,东看闹市区,西览连绵山。亭上有一副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吴山下山之路,曾经是当年高中科举的才子们的必经之路,当年满腹经纶的他们,意气风发的走在这条路上。今天,这条路上的每隔几米都会刻上有关科举的元素。孩子们走在上面,家长们的眼光中充满着对孩子未来的憧憬。
本次走读活动三个多小时,十公里路程,人均达到两万多步。不过呢,徐老师精彩的讲解,吴山秀美的风景,参与活动的大人和孩子们一点都不觉得累,意犹未尽,满足之感溢于言表……
当天晚上,在上城区图书馆阅读点童尚集,还举办了另一场全民阅读创客体验活动,活动主题是“我做花灯送长辈”。
“我喜欢这块木头”
活动现场,看着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奇葩刨具,和一块块很漂亮的木头,孩子们都不禁这么感叹。随着老师对这些工具的一一讲解,孩子们、大人们了解了中式刨具,欧式刨具,了解了这些木头模具怎么生产制作。
活动开始,木作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木工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木料的材质,并生动风趣地讲解了制作步骤。对于那些稀奇古怪的工具。老师说,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运用自如。在这里提一句,这些工具木料等都是低碳环保,安全有保障的。
对很多孩子来说,和手锯、刨子、锉刀这些木工工具亲密接触,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大人们也都感慨,这些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了,大家也因此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刚开始可能会很陌生,会很难。通过两个小时的动手实践,大家的刨花灯终于制作完成啦!家长们纷纷表示,这个木艺体验活动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专注力。更重要的是对新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及引导孩子们学习匠人的品质,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完善,整个过程充满了创造精神。木材从原料变成作品的道路很长,每一块木头都是经过精心的挑选和细致的加工,然后才会成为作品。
这个重阳节。这些孩子亲手制作的刨花灯寄托着对长辈的思念和关爱,他们都很想把刨花灯送给长辈。
本次活动,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而类似的全民阅读活动,我们还将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