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旅伴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寻访《美国哥特式》,可能是最无聊的朝圣之旅

爱荷华州南部小镇艾尔敦(Eldon),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所画的《美国哥特式》中的小屋原址

格兰特·伍德与其名画《美国哥特式》

浩如烟海的名画里,有几张能成为跨世纪Icon?除了冷笑的蒙娜丽莎,狂叫的蒙克,就是“美国哥特式”。它与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被并称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在电视上它被无情地模仿、致敬或者嘲弄,安妮·海瑟薇、 J·K·西蒙斯、乐高玩具、小黄人,当红人物都来调戏它一番;IMDB网站上至少有十部电影名叫《Amrican Gothic》,大多数是恐怖片…… 美国哥特式(Amrican Gothic) 如今这张画本体被收藏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堪称镇馆之宝。但此画中最重要的哥特式房屋依然在爱荷华州。1974年房屋原址被列入国家历史名录,爱荷华当地人发现其中的商机,将其翻新成一个“美国哥特式”博物馆,成为一个流行文化旅游景点。在这个没什么风景名胜的小镇上,美国哥特式中心博物馆提供从Cosplay拍照到入住哥特式农舍等一应俱全的体验服务,每年还能吸引一万多来此朝圣的游客,据说已成为当地创收产业。 《咱们裸熊》致敬《美国哥特式》 艾米舒莫和西蒙斯

爱荷华州:美国哥特式房子纪念馆

【美国哥特式房子纪念馆(American Gothic House)】
纪念馆位于爱荷华州南部小镇艾尔敦(Eldon),位于16号高速公路,位于Ottumwa和爱荷华州Fairfield之间的34号公路以南6英里处。一到达艾尔敦就会有路标指示房子的方向。屋子参观免费,需要留心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周日-周一下午1时至4时,各种大小节日都会放假,所以其官网上提示,要去之前最好致电641-652-3352确认开放时间。
官网:***
地址:300 American Gothic St, Eldon, IA 52554   美国哥特式中心纪念馆 美国哥特式中心纪念馆售卖的纪念品 可有多少人知道画的作者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有人给60个哈佛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看画,每个人都露出“我知道!”的神态,但实际只有31个知道画的题目,知道艺术家叫啥的只有5个。即使是熟读艺术史的人,仔细回想一下,除了《美国哥特式》还记起格兰特·伍德画过什么别的么?
好像也没有啊。 格兰特·伍德之墓

Icon的诞生

《美国哥特式》(American Gothic)中这座位于爱荷华南部小镇的房子,在20世纪初的美国乡村比比皆是,它始建于19世纪八十年代,于原生态过头的郊野环境中,配上白色木条的外墙,透漏着屏息以待的庄严。
1930年,南·伍德·格雷厄姆(Nan Wood Graham, 1899-1990)正是站在这所老旧的小屋前,充当起她的哥哥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 1891-1942)的模特。令小镇女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南竟然在后世成为了缪斯女神的B Side,也算得上美式蒙娜丽莎,之一种吧。
画中的另一个模特,举着干草叉的那个男人,是伍德当年的牙医。他对做模特这件事真的是毫无兴趣,以至于伍德不得不一再强调不会有人认出画里是谁啦,以及,殷勤地表示特别欣赏他的长相——“看啊你脸上那些笔直的线条,还有你这手!只有这双手才配得上入画。”其实说来说去,最后打动牙医的还是一张风景画作为酬劳。   当年《美国哥特式》在锡达拉皮兹展出时,村民们都希望画中模特南和牙医能够真正站在一起拍个照,于是就有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彼时芝加哥艺术学院年展中,《美国哥特式》意外地掀起轰动,不但捧走奖杯还被该学院以300元的高价收购。这使得很多平日完全不关心艺术事件的村民慕名前来,导致本来就不情愿入画的牙医很快被认了出来。于是他立刻打电话向伍德投诉,无奈之下,艺术家只好多送一张作品让他闭嘴。
妹妹南也一点儿都不高兴。因为毒舌批评家说“她的脸看起来像类人猿一样。”这让南暗自委屈了好久。作为对妹妹的安抚,伍德于1933年又认认真真地做了一张南的单人肖像画。其中,32岁的南头顶时髦的大波浪,穿着无袖的波点小时装,与前作中老气横秋的出场判若两人。并且她手里还握着一个李子和一只小鸡,我们权当这是为兄的在人性塑造上所补充的肌理吧。

画完后,格兰告诉南,“我不会再画你了。你的脸已经太出名了”。 妹妹南的肖像(Portrait of Nan, 1933)

滕纳巷五号,殡仪馆旁的画室

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孩子,伍德共有三个兄妹,他的父母经营农场。高中期间,他曾前往明尼阿波利斯学习手工艺课程石膏花,高中毕业后在首饰店打过工,勉强糊口。因为穷,这位年轻人一度不得不在教堂的停尸房过夜。1918年,伍德入伍过一段时间,军旅生活中他给战友们画肖像,每张收取个几十美分制作费。
退伍返乡的伍德,开始在学校任教,期间公干至欧洲短期学习,回国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己在欧洲看到的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等等,于一个小镇上是根本派不上用场。他的日常,除了能给学校礼堂、镇上的教堂做做装修之外,也就是为街坊邻居们画画肖像了。 伍德的朋友不多,但其中不乏奇葩,最典型的就是经营殡仪馆的大卫·特纳(David Turner)了,他也算是伍德最铁的基友。在画出《美国哥特式》之前,只有大卫坚信伍德才华横溢。为了接济伍德,大卫还把殡仪馆后的灵车车库腾出来给他免费入住,并且,特别在门口的电线杆上加了个门牌号:“格兰特·伍德画室,滕纳巷五号,殡仪馆旁”。他不间断地为伍德接活儿,转给他各类肖像画和风景画的订单。而伍德也算争气,总能用迥异怪诞的画风满足周遭三教九流的审美。直到现在,他的故乡还有成百户老乡家中悬挂着他的作品,当然,它们已经成为传家之宝无疑。 旧鞋子(Old Shoes, 1926),从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伍德的那种慢条斯理,据说他连讲话都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向外蹦着。 《旧鞋子》、《祖母的临终屋》、《大门口》、《教堂门口》……这些小镇风景受到乡亲们的普遍认可。作为最初也是最大的藏家,并没有之一,大卫把伍德的画挂满殡仪馆大厅和接待室,甚至在当地报纸刊登殡葬广告时,也不忘连带美言哥们几句,最极致的是,他曾把伍德带到全国殡仪协会的年会上进行演讲……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办到的。  
伍德的另一个福星,是麦片厂经理约翰·斯图亚特(John Stuart),不容小觑,这位约翰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桂格麦片的创始人之一。初次拜访伍德工作室时,约翰就坚持用200美元的天价购入这位艺术家当时市价只有20多美元的一张油画,这份肯定搞得伍德甚为不安,于是他又画了一张画附赠给约翰表示谢意。俩人的友谊之树常青,1926年,当伍德在欧洲自费展览时,约翰也特地前去为他站台。   

地方主义的“刻奇”情结

《美国哥特式》一炮打响后,伍德慢慢变成为地方艺术的鼓吹者,他不仅接到络绎不绝的订单,还受聘于企业制作大批的广告画,可以说,格兰特·伍德后来就成为了一个商业定制画的行家里手:什么风车、玉米堆、山坡地……这些让他成名的典型景物能让厌倦了城市生活的美国人潸然泪下,即便它们明显地透着一股刻奇的俗气。   秋耕(Fall Plowing, 1931) 帕森·威姆斯的寓言(Parson Weem’s Fable, 1939),画中表现是作家帕森·威姆斯杜撰的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 伤感的民歌(The Sentimental Folk Song, 1940) 说到底,该如何评价格兰特·伍德和他的《美国哥特式》呢?

不如就说更像一个“时势造英雄”的巧合吧。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全民经济挂上倒车档,大都市的灵魂渐渐褪色,颓废、荒唐、浮躁一片,此前受商业气息影响下的自命不凡,被衰败的社会形势浇了一盆冷水,国民的士气和精气神儿无从着落,于是,开始有了对浮华的反思,对乡土情的拔高;于是,有了伍德的“美国哥特式”,它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和审美所在——朴实无华,勤恳坚韧。 水果(Fruit, 1938) 如今,尽管各种对《美国哥特式》的狂热和模仿不断,但都带有一股满满的Cult味道,也许是爱到深处自然黑,黑到深处变成了粉。
伍德的初衷何在?是诚心诚意赞美“哥特式”的美国信念和美德?还是作为一个郁郁不够得志的画家对于乡巴佬审美的满满恶意?艺术家自己给出过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任何对现实的仿效中都会有些讽刺。但我更想要画出的是,那些实际比看起来更可爱的亲朋好友。”

交通信息

距离埃尔登最近的机场位于费尔菲尔德(Fairfield Muni Airport)。
目前从中国没有直飞该地的航班。大家需要从芝加哥、底特律、达拉斯等地进行中转。 机场降落后建议租车自驾前往。租车手续在机场即可完成,非常方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旅伴网 » 寻访《美国哥特式》,可能是最无聊的朝圣之旅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