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旅伴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初游承德,有哪些人文景点值得打卡?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承德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地处东北、内蒙、京津的它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以来便是军事要地。 清代康熙年间更是在此修建了避暑山庄,周边如众星拱月状建立了外八庙(八座藏传佛教寺庙),设立热河厅,使承德成为了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 图: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来源:建筑学报 古朴典雅的避暑山庄,金碧辉煌的八座庙宇,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的完美融合,相得益彰,也因此,为后世留下了碑文、壁画、佛像等一众宝贵珍品得以欣赏。

避暑山庄

这座由康熙下令修建的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处理政务的场所。每到六月九月庄园内荷花满塘,此时也是最佳的游览时节。 by 🌺小美🌺 by 🌺小美🌺 湖区是风光最秀丽的区域,游客可选择乘船游览,其中的烟雨楼是仿照嘉兴南湖烟雨楼建造,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此外,避暑山庄博物馆也是十分值得游览的一处景点,它又名中国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旅行者可在这里了解清代宫廷历史,更有造型各异的瓷器花瓶和帝王御题的诗词在此展出。 by 🌺小美🌺 by 🌺小美🌺 by 🌺小美🌺 避暑山庄面积巨大,其中遍布了康熙乾隆定名的“七十二景”,体力有限的游客可乘坐付费景区观光车进行游览,在这座皇家园林中寻找不一样的“帝王视角”。 by 空山 by 空山 by 空山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丽正门路20号
开放时间:7:00-18:00(17:00停止售票,17:10停止入园)
门票:130元/人

承德避暑山庄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也是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89年建成,内部由皇帝宫室、园林所组成。·分为宫殿区、湖区,山区、平原区四大区域,其中宫殿区和湖区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园中有不同规格的28座蒙古包,皇家藏书阁文津阁,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建筑,非常值得游览。

外八庙

康熙52年至乾隆45年间,避暑山庄四周陆续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修建了八座寺庙,作为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觐见皇帝期间使用的礼佛场所。八座寺庙在京师古北口外,俗称“口外八庙”,后来简化称为“外八庙”,也就是今天久负盛名的承德古建筑群。这八座寺院中,属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最具代表性。

普宁寺

仿照:西藏三摩耶庙

从避暑山庄景区出来,坐落于它北侧的普宁寺同样值得游览。这座汉藏结合的寺庙又名大佛寺,是乾隆皇帝为会盟的蒙古王公下令建造,属于承德外八庙之一 by 石 by 石 by 石 寺庙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北院南院两部分,北院为传统的中式设计和建筑,南院则为藏式佛教建筑,其中的大乘之阁是仿造西藏山南地区著名的桑耶寺建造,内部供奉了一座木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 by phony贾大厨 by phony贾大厨 by phony贾大厨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普宁路1号
开放时间:4月至10月 8:00-18:00(17:10停止入内),11月至次年3月 8:30-17:30(16:30停止入内)
门票:80元/人

普宁寺

普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一座汉藏结合寺庙。 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整座寺院雄伟壮观,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 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约27.21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普陀宗乘之庙

仿照:拉萨布达拉宫

这座有着“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陀宗乘之庙紧邻普宁寺,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寺庙,由乾隆皇帝为庆祝自己60寿辰和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修建。 by tin_tin by tin_tin by tin_tin 寺庙整体分为两部分,前部位于山坡上,由白台山门碑亭等组成,游客可以在此了解这座寺庙的由来;后部则位于山顶,整体依山而建,形似布达拉宫,有无人机的朋友可在此起飞,俯瞰这座建在山体之上的大型宫殿。寺庙内佛殿众多,其中万法归一殿是最为著名的一处,站在顶部平台可一览它由纯金打造的屋顶 by 全井然 by 全井然 by 全井然 Tips:
寺庙整体形式由低到高,需步行上山,建议游客穿运动鞋进行游览。此外,进入普陀宗乘之庙的门票中还包含了须弥福寿之庙的参观,这座寺庙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而下令建造的,两座庙宇之间距离不远,有免费的景区摆渡车可以乘坐。地址:承德市双桥区环城北路附近
开放时间:4月至10月8:00-17:30,11月至次年3月8:30-17:00
门票:80元/位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部,因为主建筑模仿西藏布达拉宫修建,故又称小布达拉宫。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它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

须弥福寿之庙

仿照: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的须弥福寿之庙,是八外庙中最后建造的一座,单看外表,可是真真衬得上“金碧辉煌,庄严富丽”八个大字。 by 小鲁面 by 小鲁面 乾隆四十五年,西藏六世班禅历经13个月长途跋涉,进京前来为其庆寿。为此,乾隆特地下敕建了此庙供班禅讲经居住,也因此有了“班禅行宫”一说。“须弥福寿”在藏语里是“扎什伦布”的汉译,有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之意。 by 小鲁面 这座藏传佛院虽然不大,但是也有不少看点。其中最震撼的,当属主体建筑大红台中央的妙高庄严殿。殿顶覆盖着用一万五千两黄金制成的鱼鳞状鎏金铜瓦,四条殿脊匍匐着八条鎏金铜龙,栩栩如生,檐下悬挂乾隆帝御题“妙高庄严”云龙陡匾。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长途跋涉2万余里前往承德。乾隆帝十分重视,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须弥山”,藏语名“扎会”,是介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寺庙自南而北有山门、碑亭、琉璃牌朽、大红台、金贺堂、万德宗源殿、琉璃万寿塔等主要建筑,沿一条较明显的中轴线采取左右基本对称的排列布局。寺庙整体建筑样式为藏式风格,而细部装饰又充满了汉族建筑色彩,非常特别。

安远庙

仿照:新疆伊犁固尔扎庙

安远庙,是乾隆29年,为安置投奔清朝的准噶尔部落,特地仿造新疆伊犁的固尔扎庙而建。另有传说,是乾隆帝为解香妃的思想之苦而建,故又被称为“伊犁庙“。 by 小鲁面 by 小鲁面 纵观整个寺院,既不是汉地佛教寺庙,也不是藏式的红白台建筑,而是带有明显的蒙古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平坦宽敞,规整对称,因主体建筑普渡殿为方形,也被当地人称为“方亭子”。 by 小鲁面 从外面看,普渡殿有四层,但实际上只有三层。一层供绿渡母,二层供三世佛,三层供大威德金刚像。其楼顶是重檐歇山黑琉璃瓦覆盖,这种黑瓦覆顶在寺庙建筑和皇家建筑群中都是鲜见的,来看安远庙可别错过这个最大的看点。

安远庙

普乐寺

仿照:天坛祈年殿

在久负盛名的承德外八庙之中,普乐寺是唯一的第一批“国保”单位。普乐寺,其名取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普天同乐之意。 by 小鲁面 by 小鲁面 寺院建于清乾隆31年,是乾隆皇帝为生活在巴尔喀什附近的哈萨克族和生活在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等西北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瞻礼而建。 by 小鲁面 by 小鲁面 整个寺院布局工整对称,打破了坐北朝南的寺庙建筑规则。其主体建筑旭光阁的外观在形制上酷似天坛祈年殿,这其中有三大看点,其一是顶部的龙凤藻井,精美异常;其二,是中央圆形的石造须弥座上旋转着国内现存最大的木制曼陀罗,象征释伽牟尼的37种学问;其三,则是殿内供奉铜铸密宗上乐王佛双身像,即俗称的“欢喜佛”。

普乐寺

普乐寺俗称圆亭子,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面临武烈河,背倚锤峰。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寺门西向。由于当时西北各民族与清朝政府关系日益密切,生活在巴尔喀什四周的哈萨克族和生活在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不断派代表进就朝觐,因此建寺。寺院面对避暑山庄,呈众星拱月态势 ,象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普乐寺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山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筑。天王殿,单檐歇山顶。布瓦绿剪边,内有四天王、大肚弥勒和韦驮像。宗印殿是正殿,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合成云龙图案,脊正中有大型琉璃宝塔。殿侧有琉璃“八宝”浮雕。殿内供释迦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后各蹲着护法神:一只大鹏金翅鸟。两侧有八大菩萨塑像。普乐寺后半部藏式主体建筑称经坛,是集会讲道祭奠之所。它共有三层,主殿称“旭光阁”,外观极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阁中须弥座上的主体“曼陀罗”上有一尊铜制的藏传佛教的佛像,即“上乐王佛”,又称“欢喜佛”。阁内的天花藻井,在外八庙诸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特别感谢: @小鲁面供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旅伴网 » 初游承德,有哪些人文景点值得打卡?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