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旅伴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神仙打架”的春天,谁是春菜之王?

庚子年的立春,在一场“阴霾”中悄然到来。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热闹的民俗节日,我国民间会在立春后开展“咬春”求福、“鞭春”祈丰、“探春”踏青等活动。尽管今年暂时不适宜出门享受春光,但在家吃一份鲜嫩的春菜,同样也是让身体感受春天的好方法。 春菜有很多,春韭(炒蛋)、春笋(焖肉)、香椿(蛋饼)、荠菜(饺子)……碧绿的一把,看着就心生喜悦。而每一种春菜都有自己的味道,俗话说“南方看地上,北方看树上”,全国人民的餐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春韭 ▏占据春菜里的C位

春天吃韭菜这件事情,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年前《礼记》里就有“韭以卵”之说,韭菜与鸡蛋这一最佳组合,口口相传印在人们心里。细长润泽的叶片,洁白如玉的根茎,辅以嫩黄的鸡蛋,不光催人味蕾,模样也俏,任谁不爱呢? 在北方,除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外,“真香”者非韭菜盒子莫属了,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北京吃韭菜盒子时的情景。

那是新春过后,春韭刚上,几个北京朋友开始张罗着吃韭菜盒子,只见其中一人卷起袖子,先将面粉加水揉成团,再将切碎的韭菜加入炒好的鸡蛋和虾皮等搅成馅,随后擀皮、放馅、封口,在平底锅里烙成两面金黄的饼子,一气呵成,味道甚是美丽。 据说在北京居住了多年的鲁迅先生也好这口美食,回上海后萧红是周家常客,拿手活正是韭菜盒子,很得先生青睐。 不过韭菜作馅,并不是北方面食党的专利,南方人做粿也会用韭菜入馅。在广东潮汕地区,韭菜粿仍然是祭祖的必备品,细细切碎的韭菜被包入剔透的粿皮内,蒸熟后莹白裹翠绿,润滑香甜。

对于荤素煎炒总相宜的韭菜来说,只用来包馅肯定是埋没了它,跟各种小海鲜合起来炒,更是鲜美无比。广西北海人用韭菜来炒沙虫,北方黄渤海一带,韭菜炒海肠,江南部分城市则有炒乌贼之吃法,咀嚼起来均有“咯吱咯吱”的爽快感,口腔内弥漫着鲜甜的汁水,根本停不下筷子。

荠菜 ▏保留春天山野的味道

荠菜算得上是我国分布区域最广的野菜之一,在北方的春天里,荠菜总是早早冒出花骨朵。比起被“驯服”的韭菜,人们至今还享受着春天到野外挖荠菜的乐趣,毕竟这种恣意生长的植物,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的墙角地头,都蓬勃向上。 有意思的是,想去挖荠菜的朋友,十之八九都会挖错。其实荠菜的特征很明显,四片白色小花瓣,超有特点的三角形短角果,这么好认的植物怎么会挖错呢?答案很简单,如果等到荠菜开花结果再去挖,荠菜就老了,无论是作馅还是做菜都别想了,只有熬水煮鸡蛋这一种吃法了。 想要吃鲜嫩的荠菜,必须赶在开花之前进行采挖,认清大头羽裂状趴在地上生长的叶子。而在菜市场挑选时,小贩们会告诉你,“闻闻土和叶子就知道新不新鲜了,在根的上面一点找地方掐一掐嘛,看看多嫩。” 亲手挖到的荠菜自然是比市场的更多了一份山野味,南方人做春卷时最喜欢用荠菜,把采来的新鲜荠菜洗净、切碎,与肉丁、木耳、香菇等调和,春卷的馅就好了。炸得酥脆,只有手指般粗细,一口咬下去,春光乍泄。

榆钱 ▏在春天里讨个好彩头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每年春天盛放在榆树的枝头,当春风将榆树从黑白的水墨染成翠绿色的水彩时,不少人便开始“觊觎”那一串串榆钱。又因为榆钱谐音“余钱”,在春天里吃榆钱,也讨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 身为耐寒、耐旱的落叶乔木,榆树多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区,相信不少这些地方人都有儿时放学回家爬榆树、捋榆钱的回忆,从疙瘩般的枯枝中将新抽的嫩芽一捋到底,直往嘴巴里送,清新的叶香味在嘴里散开,恐怕这就是春天的滋味。 榆钱最经典的吃法,是做成榆钱饭。作家刘绍棠在《榆钱饭》中写道:“一串串榆钱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让人淌口水。”榆钱饭馋哭了作家,也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 将新鲜的榆钱清洗沥干后,裹上面粉,放在蒸笼上蒸约十分钟即可,随着大火的蒸腾,整个厨房都充满了甘甜与麦芽的香气。 一碗榆钱饭是否好吃,除了新鲜的榆钱,蘸料也是关键,蒜泥、白醋和生抽混合,再加入芝麻油和香葱熬制的辣椒油提味,一碗绵密的榆钱饭便出锅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旅伴网 » “神仙打架”的春天,谁是春菜之王?
分享到: 更多 (0)